6、《老子》四章

选自《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中华书局2008 年版)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其书是否为老子所著,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书中所述基本反映了他的思想。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三十辐章第十一

三十辐共一毂ɡǔ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当其无,有车之用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无,指车毂的中空处。

shān揉和zhí黏土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


企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见xiàn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伐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长久。一说读zhǎng,意思是得到敬重。。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同“形”,物待人接物/物议或恶之(“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故有道者不处为,做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qiǎng行者有志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失其所者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意思是,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其脆易泮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泮,同“判”,分离,其微易散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为之于未有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九层之台,起于累léi一筐土。累,同“蔂”,土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执者失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是以圣人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接近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复弥补、补救众人之所过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昔晉公子重耳出亡過鄭,鄭君不禮,叔瞻諫曰:「此賢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積德。」鄭君不聽。叔瞻又諫曰:「不厚待之,不若殺之,無令有後患。」鄭君又不聽。及公子返晉邦,舉兵伐鄭,大破之,取八城焉。晉獻公以垂棘之璧假道於虞而伐虢,大夫宮之奇諫曰:「不可。脣亡而齒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晉滅虢,明日虞必隨之亡。」虞君不聽,受其璧而假之道。晉已取虢,還,反滅虞。此二臣者皆爭於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則叔瞻、宮之奇亦虞、鄭之扁鵲也,而二君不聽,故鄭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謀也。」



高考範圍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第 十 二 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讁;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