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研习任务

一 鲁迅和沈从文都十分关注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但观察和描写的角度却有很大的不同。研读本单元的两篇小说,完成下列任务。

1. 通读《阿Q正传》全篇,思考几个问题:鲁迅说他写《阿Q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怎么理解鲁迅的创作动机?有人说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我们民族落后的“国民性”的集中体现,也有人说“精神胜利法”是人类摆脱绝望处境的一种常见的精神反应,对此你怎么看?在老师指导下,搜集并阅读相关评论,围绕“说不尽的阿Q”这个话题,形成自己的看法,与同学讨论。

2. 汪曾祺在《又读〈边城〉》中说,“《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又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你是否有类似的阅读感受?循着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去思考探究,形成对作品的理性认识。还可以搜集相关的评论,看看这些评论中有哪些说法可以支撑或者丰富你的观点。然后以《〈边城〉中的“矛盾”》为题,写一个发言提纲,在班级或者小组内交流。


又读〈边城〉.pdf

二 现当代文学是近百年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变革发展的曲折历程,在表现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研读本单元课文,回顾初中以来学过的相关文章,再拓展阅读一些现当代作品,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项,在老师指导下举办一次“现当代文学读书研讨会”。

1. 有人说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感时忧国”,作家的目光更多地凝聚在国家命运和人民悲欢上。你是否赞同这种概括?联系自己读过的现代文学作品,特别是本单元作品,作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与同学交流。

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pdf

2. 阅读本单元作品,感受不同作家各自的创作风格。任选一位你喜欢的作家,再拓展阅读他的一些作品,从写作理念、艺术特色、语言风格等方面选择其一,深入思考,谈谈你的认识,全班研讨交流。

三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无论是追求语言的准确、清晰、恰当,还是生动、形象、传神等,都和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有关。推敲锤炼,寻找最合适也最能出彩的字句,应当成为我们表达的追求。本单元作品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精彩语句,如:《阿Q正传》中,多次用“飘飘然”来表现阿Q精神胜利后的得意忘形;徐志摩的潭水,“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冯至笔下,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的童话”。所有这些,都是作者锤炼出来的精彩语言。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实例,探究语言的表达技巧,选择一个角度,完成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语言鉴赏札记。

语言的锤炼

语言表达,不仅要做到规范、准确,很多时候还要讲究新颖、独特,富于艺术性,这就要注意语言的锤炼。

锤炼语言,要推敲词语。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唐弢《作家要锤炼语言》引)推敲词语要力争用词准确,生动鲜明,富于变化。如鲁迅《阿Q正传》写阿Q赢的钱被庄家趁乱抢走,“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两句话中反复强调“忽忽不乐”,令读者切身感受到阿Q的怅然若失。

锤炼语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句式。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各不相同。要善于根据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需要,恰当选用不同的句式,以变换节奏,使语言抑扬有致,波澜起伏:或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交错运用,或整句、散句适当搭配,或长句、短句灵活变换。如贾平凹《秦腔》中描写戏开场之前台下“人头攒拥”的情景,长句短句错落有致,既写出了场面的热闹非凡,更让读者由此感受到“八百里秦川”躁动着的生命活力。

锤炼语言,要巧用修辞。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沈从文《边城》写翠翠和祖父见到别家迎亲队伍后各怀心事,“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这句话将二人的内心情感波澜写得韵味悠长,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和思考空间。

锤炼语言,还应该让语言既有情趣,又有理趣。高中阶段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的语言,应该在原来生动形象、准确严密的基础上有相对的提升,力求有一定的趣味,比如记叙文的语言能不能渲染出情趣?议论文的语言能不能表现出理趣?这些都要在写作实践中进行训练,以提升锤炼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