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屈原列传/ 司马迁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华书局2014 年版)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官名。博闻强志知识广博,长于记忆。闻,学识。志,记,明于治乱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治,指国家安定。乱,指国家动荡,娴于辞令擅长外交辞令。娴,熟练、熟悉。辞令,应对的言辞。入则与王图议谋划计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信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上官大夫和屈原地位相同。上官,复姓。大夫,官名。列,朝列、班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屈原的才能。害,嫉妒。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国家法令,屈平属zhǔ撰写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强取为己有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自夸,炫耀其功,曰以为“曰”和“以为”是同义连用。一说,“曰”为衍文‘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痛心于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疾,痛心。聪,明察也,谗谄之蔽明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混淆黑白,蒙蔽怀王也,邪曲之害公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也,方正之不容端方正直的人不为(昏君谗臣)所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遭遇忧患。离,同“罹”,遭受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人困窘没有出路,就会追念根本,故劳苦倦极疲倦困苦。极,疲困,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á忧伤,悲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诚实不欺却被怀疑。见,被,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大概是由怨愤引起的。《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国风》好描写男女恋情但不失分寸,《小雅》怨愤发牢骚但不坏乱礼法。淫,过度、无节制。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往远处说提到帝喾(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下道齐桓往近处说提到齐桓公,中述汤、武即商汤、周武王,以刺世事(称引古代帝王)以此讥刺当世的事。明道德之广崇广大崇高,治乱之条贯条理,靡无,没有不毕见。其文约简约,其辞微含蓄隐晦,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旨却极为博大(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指,同“旨”,举类迩而见义远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类,事物。迩,近。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指《离骚》里面多用美人香草来比喻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所以至死不容于世。自疏濯淖nào污泥之中自动地远离污浊。濯、淖、污、泥,都是“污浊”的意思,蝉蜕于浊秽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的境地,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不为尘世的污垢所辱。获,辱、被辱。滋,黑,皭jiào然泥niè而不滓zǐ者也屈原是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洁品德的人。皭,清白、洁净。泥,同“涅”,染黑。滓,污染。推推赞,推许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zòng亲齐国和楚国合纵相亲。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惠王秦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yáng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就令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进献给楚国,表示愿意侍奉楚王。张仪,魏国人。他后来为秦惠王游说六国,主张“连横”。详,同“佯”,假装。厚币,丰厚的礼物。委,呈献。质,同“贽”,见面礼。张仪入楚在楚怀王十六年(前313),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愿献商於地名,在今河南淅(xī)川西南。一说,指商(今陕西丹凤西北商镇)、於(在今河南西峡境)两邑及两邑之间的地区,即今丹江中下游一带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答应割让的土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丹水、淅水一带。丹水发源于陕西商洛,东入河南与淅水汇合,至湖北丹江口入汉水。淅水发源于河南卢氏,流经内乡、淅川等地。前312年,秦军在丹阳(今河南西峡西丹水以北地区)大败楚军,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gài,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在今湖北钟祥西北。魏闻之,袭楚至邓在今湖北襄阳北。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第二年。指楚怀王十八年(前311),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又趁机送厚礼给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因,趁机。用事,当权,而设诡辩说假话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回来,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mò。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国的南关,在今陕西丹凤东,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怪罪,责怪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恨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思念。一说,保全君兴国而欲反覆回归之,一篇之中三致志再三表达(这种)意愿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wèi帮助自己,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zhǔ接连出现,而圣君治国安定太平的国家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指汉中一带,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诋毁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放逐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外貌,模样。形,身形。容,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lǘ大夫官名。屈原此前曾任此职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因此被放逐。”渔父曰:“夫圣人这里指聪明通达的人者,不凝滞于物不为外物所拘束。凝滞,拘泥、执着,而能与世推移随世道变化而变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指随从世俗,与之同流 ?众人皆醉,何不𫗦bū其糟而啜chuò其醨lí吃众人的酒糟,喝众人的薄酒。意思是与众人同醉。,吃。啜,喝。醨,薄酒 ?何故怀瑾握瑜比喻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瑾、瑜,都是美玉,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洁净的样子,受物之汶汶mén 浑浊的样子者乎?宁赴常流即“长流”,指江水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比喻品德的高尚纯洁。晧晧,皎洁的样子,而蒙世俗之温蠖huò尘垢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江名,在湖南东北部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文辞,这里指文学而以赋见称;然皆祖效法,继承屈原之从容委婉得体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太史公曰太史公是司马迁的自称。后面的文字是司马迁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论、总结:“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均为屈原的作品。《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悲其志。适到某地去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指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路过湘水,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又怪屈原以彼其材他那样的才能,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贾谊的赋作,借与服鸟问答抒发自己忧愤不平的情感,同死生将生死同等看待,轻去就指离官去职或在朝任职,又爽然自失茫然若有所失矣。”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史记》和《离骚》有怎样的关联?读了《屈原列传》,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理解。
《屈原列传》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现,既有对史实的粗笔勾勒,又有对细节的工笔描绘,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充分彰显了屈原的人格风采。阅读时要注意把握屈原的精神品质,品味作品精湛的叙事艺术。
前人评论说:“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与《史记》中的其他许多传记不同,《屈原列传》在叙事中融入大段的议论,论中有情,直抒胸臆。阅读课文结尾的“太史公曰”一段,并拓展阅读《报任安书》,体会司马迁寄托在屈原身上的情感。
课文中有一些词语,形式上与现代汉语合成词相同,意义却不同,如“明年”“诡辩”“颜色”“形容”等。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类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避免以今义理解古义。
背诵课文第3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