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学习任务

一 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他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拳拳之心见于字里行间。认真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围绕“责任与担当”的话题,小组选定一个议题(如“古代士人的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等),各自准备发言提纲,召开一次专题讨论会。

二 国家兴盛之时,居安思危,大胆谏言,防微杜渐;国事艰难之际,多方运筹,寻求济世安民之道。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人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的理性思考。阅

读本单元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 王安石与司马光同朝为臣,素有私谊,但在变法问题上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很多方面甚至针锋相对。试着根据《答司马谏议书》,推断司马光来信的基本观点,再阅读司马光《与王介甫书》,看看其内容与你的推断是否相合。你认为他们二人谁的观点更有道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小组进行辩论。注意深入阅读课文,参考相关资料,把握二人思考问题的基本立场和秉持的主要观点。

2. 战国时的六国,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却亡于秦国,吸引了众多论者的目光。杜牧认为是由于六国之君未能“各爱其人”,苏洵则认为弊在赂秦。阅读杜牧《阿房宫赋》、苏洵《六国论》,比较文章思路的不同,并联系相关历史背景探究两篇文章各有怎样的针对性。

3. 理性的声音需要理性地表达,这就要求观点鲜明,言必有据,运用合适的论述方法(如比喻和类比)等。选取本单元一篇课文,从理性表达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写一篇短论。

三 下面这两段文字是《贞观政要》中记载的唐太宗的言论。尝试为这两段文字断句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结合课文谈谈你从这两段文字中读出了怎样的“理性的声音”。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

四 有“问题意识”,独立思考,才有可能提高思辨能力。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题完成,并交流修改。注意交流时要畅所欲言,质疑论辩要有风度,尊重不同意见,认真记录不同观点及其依据。

1. 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成年人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也有不少成年人则倾向于电子阅读。对此,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可以共存融合,相得益彰。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

2. 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但师长告诫我们: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如何论证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就某些问题发表意见,表达观点,提出主张。想要让读者信服这些意见、观点或主张,就要进行论证。

展开论证之前,首先要确定论点。所谓论点,就是文章所持的观点,也就是论证要证明的对象。论点可能来自阅读所得,也可能就是平时生活中的思想火花,还可能与对某些问题的长期关注和反复思考有关。有正确而新颖的论点,对议论文的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有了论点,就要考虑选择合适的论据来支撑它。选择论据的过程,同时是构思文章结构,特别是逻辑层次的过程,其实也是进一步思考、完善论点的过程。我们常说论据要有说服力,这种说服力要在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中加以考虑,所谓“选择”论据,并不只是简单的挑选而已。

论据的类型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论据类型及其使用的注意事项,可以参考。

需要强调的是,有了合适的论据,并不等于完成了论证。论据再多再好,也不能“自动”证明论点。以罗列论据代替论证,是刚开始写作议论文时常常出现的问题,应引起注意。所谓论证,其实就是对论据进行解说与分析,建立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如类比、对比、演绎、归纳、因果分析等;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论证逻辑的严密。

论证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语言表达的过程。清晰的思路、严密的逻辑,需要用明白、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否则无论作者想得有多清楚,读者也无法感受到,证明论点并让人信服这一根本目的自然也就不可能达到。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写作时还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表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