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有删节。

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作者祖上居于昆山项脊泾,故名。

志,一种文体。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后徙居嘉定(今属上海),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散文家。

项脊轩,旧旧日的,原来的南阁子也。室仅方丈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渗漏,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没有可以挪置(桌案)的地方。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指阁子北面,因这阁子是“北向”的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四周围绕院子砌上墙,用(北墙)对着南边射来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垣墙,用作动词,砌上垣墙。垣,矮墙,也泛指墙,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亮的样子。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栏杆,亦遂增胜增加光彩。胜,美。借书满架,偃仰俯仰,这里指安居、休息啸歌长啸歌吟,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树影摇动的样子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在此以前庭中通南北为一。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分家。迨,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到处都是。东犬西吠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就对着西家叫,客逾庖而宴越过厨房去吃饭。因为多置小门墙,所以宴客的时候客人要经过厨房,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不久后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去世的祖母。下文的“先妣”,指去世的母亲婢也,乳二世给父亲和自己两代人喂过奶。乳,喂奶、哺育,先妣抚爱护。这里是“对待”的意思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内室,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你的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而,你的。”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到我(这里来)。意思是来看我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很像女郎也?”比去等到离开的时候,以手阖关闭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没有效果。这里指科举上无所成就,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归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chǎng),在明宣德年间曾任太常寺卿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瞻视回顾先人留下的旧物,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ōng关上窗户。扃,关闭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恐怕,可能有神护者。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區處敗屋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


余既为此志我已经作了这篇志。此志,指本篇中这一句之上的内容,从这一句以下是后来补写的,后五年,吾妻来归指嫁到我家来,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写字。吾妻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述诸小妹语(回我家后)转述她小妹们的话曰:“闻姊家有阁子,且助词,用于句首。这里有“那么”的意思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形制,规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伞盖矣。

項脊軒志.pdf

《陈情表》从祖孙相依为命的往事写起,集中陈述“诏书切峻”和“刘病日笃”的矛盾,以诚恳的言辞,请求皇帝允许自己先孝后忠,暂不奉诏。全文情真意切,不加渲染而自能动人。要反复诵读,体会文中的感情;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以孝道贯串全文,既以情感人,又以理服人的。可以结合作者身份和文章写作背景,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何坚持不入朝为官,体会这篇文章表达上的委婉与得体。


《项脊轩志》所写不过一间小屋,所记无非一些身边琐事和日常话语,却饱含深情。文章围绕“喜”和“悲”展开,志物怀人,悼亡念存,很能打动人心。文中有一些细节,如项脊轩遭火不焚,“室坏不修”,复葺不居等,用语平淡而情感浓厚,阅读时要注意领会其中的妙处。


尊奉孝道,眷恋家园,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明白,这两篇文章中的悲喜为何能让一代代中国人产生共鸣。


作为一篇向皇帝进呈的表文,《陈情表》语言表达切合身份,恭敬而得体,这得益于作者恰当地使用一些表达敬意和自谦的词语,如以“伏惟”“蒙”“谨”等词语表达“恭敬”之意。从文中再找一些表示谦敬的词语,体会“表”这一文体的语言特点。


背诵《陈情表》。